诸葛孔明神机妙算,足智多谋。每当人们谈论起 “空城计” 的故事,诸葛亮那独立城楼,焚香抚琴,安然沉着之态;司马懿率大队人马兵临城下,初时狐疑不决,继而仓惶退走,后来又悔之上当的情景,可谓是人人熟知。书中如此写道:
“孔明分拨已定,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。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,说:“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,望西城蜂拥而来!”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,只有一班文官,所引五千兵,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,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。众官听得这个消息,尽皆失色。孔明登城望之,果然尘土冲天,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。孔明传令,教“将旌旗尽皆隐匿;诸军各守城铺,如有妄行出入,及高言大语者,斩之!大开四门,每一门用二十军士,扮作百姓,洒扫街道。如魏兵到时,不可擅动,吾自有计。”孔明乃披鹤氅,戴纶巾,引二小童携琴一张,于城上敌楼前,凭栏而坐,焚香操琴。
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,见了如此模样,皆不敢进,急报与司马懿。懿笑而不信,遂止住三军,自飞马远远望之。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,笑容可掬,焚香操琴。左有一童子,手捧宝剑;右有一童子,手执麈尾。城门内外,有二十余百姓,低头洒扫,傍若无人,懿看毕大疑,便到中军,教后军作前军,前军作后军,望北山路而退。次子司马昭曰:“莫非诸葛亮无军,故作此态?父亲何故便退兵?”懿曰:“亮平生谨慎,不曾弄险。今大开城门,必有埋伏。我兵若进,中其计也。汝辈岂知?宜速退。”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。孔明见魏军远去,抚掌而笑……”
但多年以来,人们通考正史却查不到记载这方面情况的只言片语。据南朝人裴松之《三国志· 蜀书注》中记载:诸葛亮二出祁山是公元227年,此时司马懿正担任荆,豫二州都督,镇守宛城(今河南南阳城),与诸葛亮所率的蜀军相距千里之遥。败马谡之军者乃魏将张。由此看出,历史上不仅没有司马懿兵临西城与诸葛亮蜀军对阵,更没有诸葛亮巧施“空城计”吓退司马懿之事。此乃纯属小说家罗贯中的艺术虚构, 子虚乌有之谈。